益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岱峰山区三座庙

[复制链接]
旦旦 发表于 2013-10-29 16: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 本文赞美了一位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区级领导干部,事情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但今天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作者:陈葆生,益阳籍在京退休干部
   山里人对恩人的报答是为其建庙,奉为神圣。我们岱峰山区有三座庙。分别为关公庙、陶公庙和黄公庙。前两庙建筑在地上,黄公庙却建在山里人的心坎上。 先说关公庙。关公原名关羽,乃三国蜀国的一员武将,爱国爱民,是中国人最尊敬的英雄。死后,民间建庙纪念他,尊为武圣、忠义之神。 陶公庙。传说是清初年间,有几年连续干旱无雨,蚊子成堆,疟疾不绝,病死者无数,有的绝户。山那边来了一位丐客,自称姓陶,年为70挂零,胡须灰白,人称他白胡子老头。过了不久,老头就发现住户的儿子和周围许多人一会发冷,一会发热,也就是俗话说的“打摆子”,现称为“疟疾”。白胡子老头就背篓上山採集了许多青蒿野草,用锅煎水供住户儿子和其他病人喝。大家喝了几次草药水后,就不“打摆子”了。其他十里八村也相继发生此病,白胡子老头也带领患者家属上山採青蒿熬水喝。但有一天,白胡子老头上山采药疲劳过度,回家过木桥失足跌入江中,直到翌日晨雾散去才从江口处寻到尸体。 乡人有恩必报,厚葬老人后,还在坟旁建了一座陶公庙,供人祭拜,以赞扬老人救死扶伤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屠呦呦研究员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疾病人的生命,对全球疟疾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荣获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我想如若陶公地下有知,他也会很高兴。 第三座庙是建在山里人心坎上的黄公庙。黄公庙主人叫黄工,一九四九年读中学时参加中GOV共,同年底参加革命工作。在我们岱峰山区任中共区委书记或办事处主任近30年。工作中敬重法律,尊重人,坚持真理、廉洁奉公。他所领导的岱峰山区所辖51镇,近7万多人口。在反右、反资运动中没有划一个右派,没有划一个右倾分子;在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饥荒年代没有饿死一个人,没有人得水肿病、没有一个妇女患子宫下垂病。大家赞黄工爱民可比关羽;救饿救病胜过陶公。其恩典盖世无双。乡民强烈要求要为其建庙,供人顶礼膜拜。 黄工听说乡民要为他建庙,心里十分不安,多次在群众会上请求大家不要有这个想法,让他以后过安心的生活,他说:“中GOV共干部为民服务是天职,不用报答。我在贵地工作,也是为己生计、为养家糊口,我更应该报答大家给我这份工作,让我们在心里相互报答吧!” 黄工还编了一则小故事来说服大家不要建庙。说,庙是道教,死了的人只能去阎王那儿报到,阎王是什么?阎王不是好人,也不是好的长官。我死后不能去受他的管制!我是中GOV共人,死后可见马克思。这时,大家才异口同声说:将黄公庙建在我们心坎里,让黄工今后去见马克思吧! 写到此,我又想起了下面几件与黄工相关的事情。他十多年前来北京的女儿家,找到我时,他拿出一卷自己写的“工作回忆录”草稿,谦虚地要我在文字上提点意见。我便记下他回忆录中的几个小故事,将其编进讲义中,教育学生和女儿。 没有发现右派 19579月,县委主要领导带人来检查反右派运动“引蛇出洞”工作。问黄工,你领导这些乡镇有没有右派?黄回答没有发现!又指示黄凭记录整理一份材料划一个右派。黄回答您没有交代要作记录。因此这些乡镇几百名干部、教师中没有抓出一个右派。只有一个乡的书记,县委要抓他的右派,可没有材料,只被吓了一跳,没有给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直到八届三中全会后,查阅档案才发现,档案里注明他是中右,长期闲置使用。 后来黄工在他日记中写道:我深感到在基层一些敢于直言的好党员、好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不能被抓成为右派分子。 肚皮比铁皮重要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虽然本地缺少铁矿石和煤,但也要大炼。有的乡只好派人进村沿门沿户无偿收集铁质炊具和其他用品,捣碎替代矿石;大量砍伐竹木替代煤炭烧炉。这个需要许多劳力。 收获红薯的季节快过了,红薯在当时是我们山乡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缺少劳力去收挖。但又怕秋收进度检查评比插白旗、背乌龟。有的地方就只把红薯藤扯掉,不动锄头挖出红薯,让他烂在地里,就算完成了秋收任务。 当年有一个老红军给彭德怀写信,反映这一情况:“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 在收挖红薯紧急时刻,黄工召开电话会说:肚皮比铁皮重要,支持乡镇书记暂时调回部分主要劳力抢挖红薯。并强调:是挖不是扯。 当年冬天,在全县一次干部会上,县委认为岱峰山区一段时间抽回去部分劳力挖红薯影响了炼铁,是右倾保守,因黄工当时群众威信高,不敢批判他。县领导射鸟不敢只好射木,准备对某乡书记进行大会批判斗争、反省(打骂、跪、绑)。黄工知道这乡书记是一个勤奋工作、踏实肯干的好干部,就事先打发他回乡躲起来。等到风波平息后,这位书记见到黄准备下跪谢恩,被黄一把抱住,乡书记感动得哭了起来。 黄式大自留地 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黄工所领导的区乡(镇)没有饿死一人。其原因除了不虚报产量、不让农民连口粮也被征购上去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留出一块荒坡作“自留地”,群众称“黄式大自留地”。 那当时,农村各家各户的小自留地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去收归大集体。所谓“黄式大自留地”就是一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陡坡上不学大寨修梯田,不许劳力上坡刨刮草皮,也不准放牛羊于坡上。 于是,陡坡夏秋两季长出肥嫩的大叶白蒿野菜。这菜无毒性,焯后无异味、带糯性,拌米粉或蒸红薯做成粑粑,微香可口。主妇可早晚上坡采摘回制作成补充食品。过去只当猪饲料,当时人猪分食。大叶白蒿有营养成份,喂猪猪肥,人吃了不饿。 各处陡坡上的大叶白蒿也允许其他区乡的人来采摘。引得许多不愿挨饿的适龄姑娘主动来岱峰山区相亲找婆家。一些成家生子的青年妇女在大道上遇上黄工,往往要逗怀中小宝宝叫黄工外公。 实惠及平民,同欢悦 1977年,岱峰山区因“寒露峰”来得早,造成晚稻减产。当时县委有人放话:姓黄的这次再右倾,上报的产量落后于其他区就要免他职……不少人去劝黄工:您就违心地左倾一次吧!你大胆多报产量吧!我们农民口粮少一点,但有您给留下的“大自留地”保驾,你放心报吧!我们不会得水肿病的!你讲真话如实报产量被免职,我们农民心中会不好过的呢。心里痛比肚皮饿更厉害呢,饿病易好,心病难治啊! 但黄工仍如实报了产量,并被免职。告别之时,他写了一首《满江红》,书数语以明志,并献各同志:“……人生路,多曲折。空假大,吾何说。不随波逐流,寸心如铁。来日方长凭检验,求真务实平生约。待明朝、实惠及平民,同欢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雷阵雨 发表于 2014-9-18 14: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来中GOV共这样的干部有不少,但还是太少太少,若我们的公仆们都像黄工一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是可以早日建成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益阳|免责声明|益阳拍客|益阳人才|益阳租房|益阳二手|禁言帐号|京ICP备08016888号|广告联系

Copyright 2000-2018 益阳网:益阳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益阳红网论坛:关注益阳民生,传递城市生活信息!

GMT+8, 2025-9-23 10:51 , Processed in 0.02123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