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桃江县城公干,天色向晚,我便住宿在县城“居士巷”附近的一家宾馆。 晚上得闲到巷子里走走,见到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我便和他攀谈起来。老人在这巷子里居住60多年了,见证了桃江县城的时事变迁。他告诉我,“居士巷”原本叫“猪屎巷”,巷子东西长约2公里,是桃江县城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老街,多少年来枕在资水河南岸,听风听雨听涛声。那时的巷子是暗暗的、仄仄的,两边是是褐色斑驳破烂凋敝的小木房。我问巷子缘何有“猪屎巷”这么个臭气烘烘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字,老人笑笑说“我也搞坨数不清,听上辈子的人讲,大概是原来居住在此的人喜欢养猪,且大多是散养,这些猪们都是‘健美猪’,平时爱逛逛街散散步什么的,难免要留下一些臭气烘烘的排泄物,久而久之,遂得名。”
对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至今已经无人查考。只是后人觉得“猪屎巷”有伤桃江县城大雅,便将其改名为“沿江路”(桃江县县志正规地名),但在民间,人们依然恋旧,取其谐音称之为“居士巷”。“居士”者,佛教俗家弟子之谓也,后泛指一些有大学问、品德高尚的人,如宋代大词人苏轼被称为“东坡居士”。“居士巷”,这个作为桃江县城发祥地的巷子,几十年来,从这里、从桃江,确实走出去了不少有大学问、品德高尚的人,如著名科学家夏家辉、著名作家莫应丰,还有最近被评为“桃江好人”的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龚春时,还有今年高考考上全国名牌大学即将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桃江莘莘学子……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居士巷”和整个桃江县乃至全国城乡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变宽了、路灯变亮了,这几年适逢桃江县城创建全省卫生县城,人们普遍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街道也变得越来越整洁了。破败的小木板房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红砖碧瓦居民楼,西街花园、七星铭城、益佳华邸等高档商居楼,也正在桃江这片热土上拔地而起、节节长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根本的变化,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良好的社会风气渐成气候。如今,来到“居士巷”,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一落脚,好客的主人就会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芝麻生姜粒子茶,有更热情的女主人还会舞动一丈余许的擂茶棒棒,和着花生、芝麻、绿茶、白糖,给客人打出一钵色如奶液清香四溢的桃江擂茶,喝入口中,沁人心脾。
“甜酒哟,自家做的甜酒!”一阵卖甜酒悠长的吆喝声,打断了正在“居士巷”漫步的我的遐思。“酒香不怕巷子深”,我相信,这条“居士巷”,整个桃江县,一定会像黎锦晖先生那首“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歌声一样,香飘四海,誉满九州。 /作者朱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