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提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协调省内区域发展。
所谓“一核”,指的是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带动“3+5”城市群发展。
目标到2025年,长株潭区域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到2035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中部地区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
岳阳作为全省唯一拥有通江达海的国家一类口岸沿江港口城市,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阵地。今年,岳阳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又增加了一大平台优势。衡阳,这座国家老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京广、怀邵衡、衡柳3条高铁在衡阳交汇,区位优势杠杠的。
实践早已证明,一条交通大通道就是一条经济大通道。
2014年,京广、沪昆两条中国最长的高速铁路在长沙交汇,形成南中国唯一“十字架”。可以看到,抢抓高铁机遇,这些年,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怀化等沿线城市不断发力,已经形成了生机盎然的高铁经济带。
依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向南,对接珠三角,向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向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密切协作,向西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湖南“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沿京广、沪昆、渝长厦通道的三大经济发展带,显然,将极大推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资源进一步汇聚于湖南,助力湖南加速转型升级。
早在2011年,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就作出部署,要求着力优化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加速崛起大湘南,扶持发展大湘西,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近十年过去,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均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湖南“十四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化“四区”概念,要求推动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对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赋予了更大的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