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桃江乡下童年记忆中的民间小吃

[复制链接]
美人窝 发表于 2013-11-2 1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江的乡村里,除了池塘里有木嫩谷,旁皮屎,青皮嫩,螃海夹可作餐桌上的美味,那一座座小山上,也蕴藏着我们不少的零食!而且,根据季节的不同,还有着不同的美食。 春天里,春草勃发的季节,树也跟着抽出绿芽。老家的小山上,遍种着油茶树,这种树一到春天,如果长快了,就会长出一些可以食用的厚厚叶子,或者结出象小桃子一样的果子。我们把那种厚叶子叫做“茶片”;把小果子叫做“茶窝泡”,那都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沁甜沁甜的美食!每到春天,散学后我们便往油茶林里钻,到树上寻找属于我们的美食。“茶片”必须要挑白白的脱皮了的,只有这种才沁甜沁甜甜得嬲娘,还没有脱皮的,吃到口里涩涩的,除非是特别馋了,一般我们是不会采青的吃的。多年以后,在大城市的水果超市里吃到人参果和杨桃,我忽然发觉,“茶片”的味道,正是人参果和杨桃的混合吗?大约是9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后我一个人到后山去找“茶片”,远远看见一棵很小的油茶树上好像开着一朵白花,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串好大八大的“茶片”,五六片肥厚的叶子,已经完全脱皮了,攥在一起就好像一朵白莲花……当时我那个高兴劲啊,不亚于在天山上采到一朵雪莲花,以至于现在过去那么多年了,当初那种喜悦还能撼动着我的心!“茶窝泡”相对来说更难寻一些,要是能寻一个脱皮了的象白桃子一样的“茶窝泡”,那一年的心情都是非常好的!因为难寻,所以我们只要发现了,不管它长没长成,都会象宝贝一样地抢……尽管那些未熟的,吃到嘴里的味道就像嚼棉花,我们也会把它骄傲地吞下去!
     茶树带给我们的美食,还远远的不止这些!春夏季节,油茶树开花的时候,那满山满山洁白的油茶花里面蕴藏的蜜汁,也是我们的最爱!我至今还不太清楚,到底是油茶花为了吸引蜜蜂来传粉,才生出那样的蜜露;还是蜜蜂在采了花粉后,留下的没来得及带走的蜜汁……不管怎样,那些蜜汁香甜了我的整个童年!想起那时,童年的我们其实是有着无穷创造力的:没有吸管,我们就掐一截空心的稻草杆,细细的稻草杆正好伸进花芯,轻而易举地把蜜汁给吸出来了!我们经常是一丢了书包,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就上山了,一人分几棵树,一棵一棵地吸过去,要是哪个伙伴分的那棵树正好花朵大,蜜也多些,他就会慷慨地招呼大家都去分享,这大自然赠予的美食,只有大伙一起吃,那才更有韵味类!
     茶花开的时候,正好山上也有一种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啼鸣.每天天没亮就在叫,一种就叫:伯公摘茶.一种就叫:姐姐哦呵.有一阵子我很是心烦,偏偏这种鸟通晚通晚的在对门山里叫,叫得我快要崩溃了.不过据说这两种遥相叫唤的鸟,还有一个很动人的爱情传说呢,类似梁祝吧.不过听了这么多年,这种鸟的真面目,我却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吃了油茶树赠予我们的零食,接下来便是那满山坡的“乌泡子”了!其实,称它为“野生草莓”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因为它长得就是草莓的浓缩版的样子,当然,人都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我觉得这“乌泡子”也不例外,它比城市里卖的草莓更好吃,酸酸甜甜的,全然没有城市里草莓的那股水味。“乌泡子”大约4月的样子成熟,它是渐渐地由青变黄,再变红的……变黄的时候便可以吃了,不过还有点酸;等它完全变红的时候,就完全是甜的了。我还喜欢它的这种成熟方法——一树的果子,青的黄的红的,分层次地熟,叫你想吃酸甜的就吃酸甜的、想吃全甜的就吃全甜的!“乌泡子”不光是小伙伴的零食,就是大人们到了“乌泡子”成熟的季节,也要摘一些解解馋的!乡下的孩子都知道,新鲜的“乌泡子”的美味,真的是那些大棚里种出来的草莓所不能比拟的!
     还有一种六月乌泡,是长在地上的.同样也是美味得很.但是有种更好看的,蛇乌泡,却是不能吃的.
     说了春天的,接下来要说秋天了。(不是说夏天就没有美食了,夏天我们一般是下河:前面说的下河摸鱼啦、到小水渠里扯野生的荸荠啦、到小溪里翻小螃蟹啦等等)秋天本来就是果实成熟的季节,这时大山赠予我们的就更丰厚了!
     首先是满山的“毛栗子”等着我们去采。这“毛栗子”其实也就是板栗的浓缩版!比板栗的球球小,但一样的满身都是刺,必得要颁开了刺才能吃到里面的栗子。也有自己爆开了的,我们称它为“爆毛栗”。这种自己爆开了的,里面的栗子常常滚得满山都是,我们一边走就可以一边捡一些这样的解馋了。采“毛栗子”一般都需要带厚手套、剪刀这样的工具,一个一个地剪下来丢到篓子里,背回去再慢慢地剪开了吃!也有性急的不用剪刀的,从树上摘下来用脚踩着揉几下,咬开就吃……“毛栗子”分浅毛的和深毛的,浅毛的那种是我们的最爱,因为毛浅,里面的栗子一般会比较大;而深毛的就不一样了,看上去很大,里面的栗子却非常小!老家的山其实也是分了户的,每户每户有自己的一片山林,尽管山上其实也就一些灌木丛,一些这样的毛栗子树。但到了采毛栗子的季节,谁家的山都是可以去采的,只要你不把毛栗子树的枝子折得太多!记得小时候,毛栗子也似乎特别的多些,家里堆了好多,吃不完的还可以留着炖肉吃,跟现在的板栗炖肉味道要足得多!
     吃了“毛栗子”,接下来便是采蘑菇了。初秋季节,一夜秋雨过后,那山林里便冒出许多的蘑菇来。我们一般不叫它的学名的,统称为“菌子”。那时候很向往的一项工作,便是去山林里“捡菌子”。菌子一般长在比较湿润的林地上,矮矮的,都生在比较隐蔽的地方,是需要好眼力才能发现的。捡菌子捡得多的,一般都是眼睛比较“尖”的小伙伴。因为这活干得多了,我们自然能分辨出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我们最常采的是"石灰菌"和"雁鹅菌"。还有红菌子,长在褐色的林地上,很容易被发觉,因为容易采,就觉得吃起来也没那么大味;石灰菌顾名思义,肯定就是白色的了,难吃,但晒干了的却是我的最爱……这几种菌子都是山间常采的。比较难得的是雁鹅菌了,这种菌子颜色就是褐色的,虽然模样并不好看,可吃起来特别好吃,估计就是因为它的美味,才获得了这么一个动听的名字。还有一种菌子,大大的厚厚的,一个就足有一大碗,我们称它为“牛屎菌”,只把它采来玩,是从来不会采它吃的。后来听人说,其实那种菌子也可以吃的,但听了这名字,估计大家也没胃口动箸了。还有一种,干脆就直接长在牛屎上,很有点象现在市场上卖的金针菇的,名字也叫做“毒金针”,那是有毒的,不能吃。对了对了,还有一种,黄黄的,很是好看,油油的样子,听说也有人吃过,不过我没吃过,叫"马屁泡"来的.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常吃的:春雨过后,河边山里,只要有草坪的地方,都会长出一种黑黑的象木耳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地木耳”,吃起来很嫩,可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可惜就是那些越大块的越嫩的,都长在坟地里,而且很难摘.
     还有好多好多,糖基丫,刺生子,杨大满粒嘴,狗柿子...真是永远也挥之不去的记忆.
     现在,远离了故乡的山水,尝过了各种美食;而那些“茶窝泡”、“乌泡子”、“毛栗子”……还是经常入到我的梦乡!

   “萢”,桃江的小孩子最喜欢的一种野果,小时候满山遍野地找着采摘着吃,红晶晶的,摘下来都来不及就往嘴里一个劲地塞,亲甜的。这些植物身上大都张满了细刺,叶子圆圆的,树不高,“乌萢子”是匍匐茎,一般来说“乌萢子”只有甜味,而“三月萢”酸酸甜甜的味道更佳。另外,特别提醒大家别把“蛇萢”采着吃哦,可是有毒的。
乌萢


      桃江人叫做“木子树”,学名为“油茶”也叫“茶子树”。生活在农村的人要说没采过“茶子”的人少吧,茶子炸出来后的油桃江人叫“清油”,茶子渣叫“茶枯”,都有很大的用处。“木子树”对小孩子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就是“茶片”(桃江人叫木片)和“茶萢”了,茶片是茶树春天发芽时长的一种肥厚叶片,未成熟的茶片呈红色,味道很涩,茶片成熟后会退出一层皮,这时的茶片才最好吃;而茶萢呈球状,但是只有在比较大的茶子树上才有,所以比较难找到。桃江人小时候还喜欢吸食“木子树”的花,有甜甜的蜜汁从花的根部流出来,有时候甚至把整棵树的花都要吸一边才甘心。
茶片、茶萢
    山上的野果最最美味的当然非“毛栗子”莫属了,桃江乡下的小孩没有不知道“毛栗子”的。“毛栗子”和板栗的外表差不多,只是比板栗要小,像一个圆圆的刺球。它的树木比较矮小,一般的山上都会生长,我们只要将采摘下来“毛栗子”用脚在平地上搓几下,将刺搓软就可以拨开来吃里面的果实了。它的果实和板栗也不相同,小小的圆圆的,一般有三到四粒,不过味道比板栗可要好多了。小时候吃不到板栗,自然毛栗子就成了我们的最爱了,一般在采摘茶子的时候“毛栗子”就可以吃了。

  桃江人把它叫做“酸枣子”,它的学名叫“南酸枣”, 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云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摘“酸枣子”是我们桃江人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一提到“酸枣子”人们大多牙齿就酸了,而我们却乐此不疲,常常跑到山上采好大一堆回来。有时候我们将酸枣子的
肉加在红薯里面来做“红薯片”,另外“酸枣子”的核被我们用麻绳穿起来还可小果子成了我们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蒿子粑粑”是乡下有名的一种特产,也是我们桃江人小时候最嘴馋的东西之一。阳春三月肥肥绿绿的蒿草长满了郊野的田埂,我们只要提着个篮子,不到半会功夫便能将篮筐摘满。摘蒿草容易,但是做蒿子粑粑却是件费劲的事情,蒿草采回来洗干净,然后要放入锅内煮烂捞起来,待冷却后加入碾碎的米粉用力气把它揉成团,就可以做蒿子粑粑了。因为小时候没有碾米机,只能人工去把米磨碎,这样小时候能吃到蒿子粑粑就更加的困难了,每年就只能翘首企盼着大人们能花功夫为我们做蒿子粑粑吃,至于采摘蒿子是小孩子最积极事情。现在自然是很怀念小时候蒿子粑粑的味道了。

  “南瓜粑粑”也是我们桃江人小时候最喜爱的小吃之一,往往做南瓜粑粑时我们会挑选颜色比较鲜艳肉较紧的南瓜,这样的南瓜又粉又甜。洗尽南瓜之后,把瓜皮除去,切成薄片放入锅内加水煮烂,适当的时候可以放些许白糖,待冷却后并加入碾磨好的米粉揉成团,将揉好的南瓜团做成许多粑粑的形状,放入锅内蒸熟即可。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南瓜粑粑切成薄片用油煎着吃,味道及其鲜美。


尖粒子,也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的一种野果之一。桃江人把它叫做“lia籽子”,尖粒子的一头尖尖的可以煮着吃,煮熟后尖粒子的肉很粉、很香,但是大人们常说吃多了尖粒子对肠胃不好,所以吃一次尖粒子很困难。但是,在小孩子中间尖粒子还有另外一种作用,就是将一根小棒子插在它的尾部象玩陀萝一样在地上转着玩,尖粒子在山上到处都是,树比较矮小,很容易就摘得到。
  提到酸八杆,桃江人一定不会不熟悉,桃江人小时候就是喜欢它那种独有的味道。酸八杆的学名叫“酸筒杆”, 长在山上的水沟里,和楠竹差不多也是一节一节的,中间中空,皮上带有红红的斑点。把它拗断后,去掉皮就可以咬着吃了,酸酸的很有味道。
初春,映山红开得漫山遍野都是,红的粉红的十分的惹人喜爱,采摘映山红便成了桃江人小时候十分热衷的一种事情,采回来的映山红还可以插在水瓶或者土地上等它们开放后十分的漂亮。每年小孩子们乐此不疲,春天成群结伴的去山上采摘,那时的心情简直是甜到了极点,有时候把花朵掐下来还可以吸到甜甜的蜜汁,还可以把花洗净后用糖拌着吃,味道美极了。映山红曾经留给了我们多少儿时最甜蜜的回忆啊!
在桃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家家户户都种过。长长的葛根埋在地底下,有时重达好几十斤。自家种的葛根味甜而且比较粉和野生的葛根有点苦味。小时候自己家里没有葛根,常常去别人家里偷,现在想来有点好笑,却又有点怀念。葛根有清凉解暑的作用,可以放在擂茶中,也可以磨制成葛粉,是桃江一种知名的特产。当然也是最能勾起儿时回忆的一种东西。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益阳|免责声明|益阳拍客|益阳人才|益阳租房|益阳二手|禁言帐号|京ICP备08016888号|广告联系

Copyright 2000-2018 益阳网:益阳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益阳红网论坛:关注益阳民生,传递城市生活信息!

GMT+8, 2025-9-19 04:15 , Processed in 0.03645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