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于9月1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20颗小卫星,轨道类型: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97.47度。发射载荷包括:浙江大学皮星二号A/B(ZDPS-2A/2B)、清华大学3颗卫星(包括西电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国防科技大学天拓三号(TT-3)手机卫星 (CAS-3I)和XX星4颗、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二号、深圳东方红海特开拓一号卫星和DCBB(CAS-3G)、航天东方红希望二号2A- 2F(CAS3A-3F)。同时,长征六号的首飞,也是我国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太空出征。
长征六号,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小型运载火箭,为三级火箭,起飞质量103吨,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500千克的运载能力。该火箭具有成本低、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等特点,有许多新技术是在中国国内首次应用,研制难度很大。长征六号于2009年立项,由航天八院负责研制。
长征十一号,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首枚固体运载火箭,与现役以液体推进剂为动力的长征系列火箭相比,它的发射准备时间由“月”缩短为“小时”,将大大提升我国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长征十一号可能与快舟固体运载火箭相类似。
根据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思路,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应坚持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的发展原则形成的“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总体发展思路。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中规划的小型运载火箭,可以满足小型有效载荷的发射需求,也符合小型运载火箭的总体规划。其中一个系列就是我们熟知的长征系列火箭,两种发动机就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氢液氧发动机,三个模块就是大、中、小三个模块即大型火箭长征五号、中型火箭长征七号、小型火箭长征六号。[6]
研制主要是满足小卫星的发射需求。从国内外卫星的发射市场分析与预测可以看出,500kg级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中规划的小型运载火箭要能够满足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英文:Sun-synchronous orbit,缩写:SSO)500kg级小卫星的发射需求,同时具备双星或多星发射更小重量级卫星的能力。
[size=15.9995994567871px]长征六号的起源
[size=15.9995994567871px]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进行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按照早期的规划,包括5米直径芯级、3.35米直径芯级和2.25米直径芯级等主要三个系列的设计,它们经过多年的论证和研制后,最终演化为CZ-5、CZ-7和CZ-6运载火箭。CZ-5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性能的突破,而CZ-7运载火箭用于满足我国中型载荷的发射需求,CZ-6运载火箭目前只要求达到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SSO)500千克的运载能力,要小于我国目前服役的长征系列火箭,为什么要研制一个运载能力“突破下限”的CZ-6运载火箭呢?
[size=15.9995994567871px]美国“土星五号”高达118吨的理论近地轨道,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运载火箭能力独步天下的标志,但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火箭的运载能力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要根据载荷的质量范围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质量在1吨甚至500千克以下的小型遥感卫星和其他小卫星,100千克甚至更轻的卫星也屡见不鲜。对于这些小型载荷,使用我国现有的长征火箭如CZ-2C、CZ-2D、CZ-4B和CZ-4C发射都严重浪费了运载能力。以我国为土耳其发射的“蓝突厥-2”(GK-2)遥感卫星为例,发射使用的CZ-2D火箭的SSO轨道运载能力1.15吨,而GK-2卫星质量仅有400千克,运力浪费十分严重,这不仅让火箭大材小用更增加了发射成本。同样以发射“蓝突厥-2”卫星的CZ-2D火箭为例,其发射报价仅有2000万美元,虽然远低于日本精雕细琢号称成本大幅降低的Epsilon火箭(53亿日元约5000万美元),但对比印度的PSLV火箭就处于劣势了。为了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商业竞争力,减少大马拉小车的浪费,同时满足未来快速发射能力的需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中特意规划了小型运载火箭,它最终发展成为CZ-6运载火箭。